(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明确大变局之中的新变化,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数字时代,数字新动能正在推动中国实现新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攀升至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4.4%。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支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全面,广大用户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发展数字金融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一环。数字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融资、支付、投资等新的金融业务模式。通过创新性地引入新一代数字技术,如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金融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了交易成本、优化了风险管理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存在门槛高、普及率低、供过于求等问题,中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的融资需要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限制了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与传统的金融业相比,数字金融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金融业务,使得金融服务的费用大幅下降,移动支付、数字保险、互联网信贷等新型的金融业务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在加速资金流通、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作用显著,给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生产、流通等环节发生了巨大变化,使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大大减少,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企业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泛,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整体的经济系统也越来越活跃。
实践证明,通过打造数字金融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可以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延伸金融服务半径,拓展金融服务类别,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当然,数字金融背景下,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由于对新的信息网络技术的依赖性,使得其风险具有更大的网络性,其传播速度更快,波及范围更广,通过网络等渠道提供数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有可能变为流动性风险的放大器。另一方面,数字金融也会被不法分子用作洗钱工具和逃避监管的手段,使数字金融发展存在隐患。
不仅如此,数字金融也成为地缘政治冲突前线,美西方正在将“长臂管辖”的金融制裁延伸至数字金融领域,对此我们应防范其利用制裁,限制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当前我国正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8月31日,在全国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达3.6亿笔,交易金额实现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突破560万个,数字人民币在国内试点成效显著。在跨境试点方面,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人民币国际化,让境内外的交易主体更容易、更便宜地进行跨境支付。与此同时,需要提防美西方对数字人民币的污名化,以及把金融制裁的技术手段延伸至我国数字金融领域,危害我国金融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于数字金融发展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我们应从三个方面积极准备:一是以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导向,瞄准数字金融的新场景,构建安全稳健的数字金融架构。同时规划和建设产业数字安全系统,为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积极制订数字金融安全能力建设方案,以能力为主导,强化数字金融的安全保障。二是以安全为边界进行数字金融业务实践与创新。金融机构在利用外部力量推进数字金融业务时,技术提供商也依托业务场景、数据渠道等领域,持续深入到金融行业,对于风险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合规风控远远不够,应从数字金融的新业态带来的新风险进行思考。由于机构、账户、数据、基础结构等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得金融和技术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不清。因此,金融机构与技术提供商业务融合中,要探索建设前瞻性的数字金融安全平台体系,必须以安全为界限,在安全基础上实现业务创新。三是加快数字金融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金融安全领域人才梯队。在数字时代的新挑战下,需要具备财务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多方面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强跨领域的合作,吸引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人才进入数字金融安全工作,提高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运用水平,不断优化更新数字金融安全人才队伍知识结构,共创数字金融发展新局面。
数字时代,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能力,而随着数字化金融的发展,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熟悉的传统金融风险特性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保障数字金融时代下的金融安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当前,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越来越依赖数字金融服务的同时,金融服务受到网络攻击的数量也在增加,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和安全性需要齐头并进。要全面加强数据能力的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有序共享和整合,在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潜力,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加强数字技术的金融应用,完善科技成果运用的制度和机制,构建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李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