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022年的养老金调整通知终于公布了,国家明确养老金上调幅度为4%。很多人会有疑惑,养老金增长幅度究竟是怎么确定出来的呢?
近年来,我们的养老金增长幅度一直呈下降趋势。2015年的增长幅度是10%,2016年增长幅度为6.5%,2017年是5.5%,2018至2020年是5%,2021年是4.5%,2022年是4%。
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实际上有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最初国家不公布统一的养老金上调幅度。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调整幅度是当地(省、直辖市、自治区)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
2006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关于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了2005~2007年三年的养老金上调幅度。都是以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其中2005年为60%左右,2006年为100%左右,2007年为70%左右。再往前推的几年一般是60%。
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2008年至2015年都是10%。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养老金调整也是缩小差距的一种做法。每年的养老金调整中,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调整幅度的不同。比如说2020年的养老金调整总体幅度为5%,企业退休人员平均上调幅度普遍是5.5%左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调整幅度平均是4%左右。
今年的养老金总体调整幅度是4%,如果按照这一规则计算,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上调幅度是4.5%左右,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幅度只有3%。3%的幅度,实际上相当于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幅上限。这可能就是底线了。
说实话,养老金调整幅度除了与社会平均工资、物价增长情况相挂钩以外,还应当与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相关。近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速开始放缓。2019~2021年的养老保险费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国家补贴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只有6.5%。但是这两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支出由49228亿元上涨至56500亿元,两年平均增速是7.13%。
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新办理退休人员超过4,000万人,也难怪我国将要推动延迟退休了。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人均养老金水平已经在3000元左右,养老金水平已经不低。作为一种社会的基础保障,养老金水平不会设置的太高的,因此增长速度不会太快了。但总体来说,平均增长幅度肯定会高于物价增长速度的,这个可以放心。